2025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展览会
CBIAIE 2025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
2025年04月11-13日      北京展览馆

EN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距离开幕还有 -73 天

EN
关闭

2022中国(青岛)国际储能技术及设备展览会

银发人群主动健康意识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升温

2022-12-28

2022年,在银发经济领域,健康板块依旧是核心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群的健康认知逐步建立;与此同时,银发人群对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使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今年以来,各地疫情点状散发,对传统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又提出新的挑战。

从另一角度来看,据工信部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由此可见,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也将撑起巨大的银龄健康市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这个市场中来,从银发人群健康、医疗、康复、护理等需求和痛点出发,提供解决方案。

2022年1月-12月,据AgeClub不完全统计,在国内银发健康赛道,有28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

从图表中不难发现,这些获投企业“扎堆”在“慢病及健康管理”和“康复辅具”两大类目,尤其是康复辅具类目下,仅与“助听器研发”相关的企业就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医疗平台智云健康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国内慢病管理第一股的诞生。

除了上述创新企业,腾讯、百度、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在今年也动作不断,持续加码银发医疗健康赛道。如,阿里健康联合众安保险、慧医天下共同打造一款专注服务糖尿病患者的“互联网+”慢病保险产品“安唐保”;百度健康与葛兰素史克宣布达成合作,以带状疱疹疾病预防为试点,针对中老年人群开展线上疾病科普教育,推进中老年预防性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等。

整体来看,银发健康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持续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目前,中老年健康产业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到A轮的中前期项目,互联网大厂们的探索也仍处在初期阶段。

从中老年人群面临的现实健康困境和各路玩家在大健康赛道的实践中,我们或一窥银发健康未来发展趋势。

PART 01

中老年主动健康意识提升,

预防式健康需求增长显著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在“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一栏中强调,要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规划》指出:

开发老年健康教育科普教材,通过老年健康宣传周等多种活动,利用多种传播媒介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

回顾这一年,我们发现,在医疗机构、街道和社区、养老机构、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专家学者们不遗余力的对老年常见慢性病和常见感染性疾病等健康知识宣传科普下,中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有所提升。

这一变化体现在体检、疾病早筛、健康食品及健身等“预防式”健康需求数据明显增长——

1. 常规体检与疾病早筛

健康服务的入口,在体检。

对老年人更是如此,定期体检可以帮助老年人识别一些疾病的早期状态,使其能及早进行预防、治疗。当前,随着中老年健康意识的增强,定期体检作为健康“防护墙”已成为共识。

丁香医生发布的 《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指出,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变得更健康,注重饮食清淡、营养搭配与饮食规律,85%左右的人会进行定期体检;

体检服务平台善诊发布的《2022重阳节银发族体检趋势报告》也显示,近三年来,善诊平台银发族体检量连续增长,且增幅均保持在30%以上。2022年第三季度月销售环比增幅分别为21%、30%及48%,在重阳节前夕迎来销售小高峰。

报告指出,健康异常项的数量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异常项越多。此外,报告数据显示,“血压高”是目前银发族检出率最高的异常问题,需受到关注。

除常规体检,疾病早筛作为大幅度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患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有效手段,在中老年人群中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

京东618数据显示,健康服务更受关注,产品成交额增幅明显,其中,基因检测产品同比增长5倍、遗传/慢病检测同比增长7倍、重病早筛同比增长56倍。

2. 健康食品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中强调,合理饮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对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达能开放科研中心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发布的 《40-60岁人群营养知行力白皮书》指出,中国40-60岁人群的健康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不断提升,为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合理膳食是首选。

报告强调,目前,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现状和营养认知整体状况与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给能满足中老年人群多元营养摄入需求的健康食品市场留下潜力巨大的增量空间。

此外,中老年对三餐之外的“第四餐”——保健品的需求量依然不可小觑。据 CBNData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与天猫国际联合发布的《2022 全家营养第四餐消费趋势洞察》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线上中老年保健营养品消费规模近乎翻倍。

在被调查人群中,有46%的中老年希望改善睡眠状态;另外,还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中老年消费者提出,希望通过"第四餐"对身体机能的调节,帮助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辅助稳定血压。

3. 运动健身

《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指出,老年人“体卫融合”意识有所增强,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68.5%老年健身者得到科学健身指导。

报告数据显示,老年健身人群更注重通过体育健身增强心肺功能和力量训练。在肌肉力量训练课程用时上,老年健身者平均用时41.72分钟,远超过青少年和成年健身者。

报告同时指出,体育健身带动体育消费产业化发展。中老年人在体育健身上的消费能力也有所提升,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超过千元,为2014年的1.85倍。

上述数据表明,国内老年群体对运动健身的需求不断扩大,且呈现多元化趋势,活动不仅限于公园遛弯和跳广场舞,在健身器械、健身课程上的消费力也越来越强。

PART 02

老人健康问题现状:困于失眠、

听力障碍、疼痛、慢病及精神疾病

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约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2种及以上)。

以慢性病为主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命质量。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罹患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且罹患后往往会感受到更强烈的痛感。

此外,调查显示,不少老年人还受困于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听力障碍,甚至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指出,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但我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有待提升,长寿不应该是自然年龄的长寿,更应该保障生命生活质量。这对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失眠

丁香医生发布的《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70前后人群对身体健康、睡眠健康、心理健康的期望大。在“最近1年人民的健康困扰”调查中,困扰70后的top5分别是:睡眠不好(36%)、骨质关节等问题(35%)、血压血糖血脂偏高28%、眼睛问题26%、口腔问题(24%)。可见,睡眠是中老年人最大的健康困扰。

另有中国睡眠研究会与慕思集团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从受访者年龄段看,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老年人自我认知睡眠质量非常差的群体占比为9.7%,年轻人为4.2%。年轻人入睡时长显著低于老年人,老年人频繁失眠比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更加复杂,如:

疾病: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伴随睡眠障碍;

精神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也会引起睡眠问题;

生理/心理:身体本身的衰老及退休后的失落情绪等银发睡眠问题;

药物:大多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各种药物,这对睡眠也存在一定影响。

老年人面临的睡眠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不良的睡眠状态,不仅会影响免疫功能,还会加速衰老,并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因此,针对中老年人失眠痛点,亟需市场提供相应的助眠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对布局睡眠经济的企业也提出更高要求。

2. 听力障碍

今年3月,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发布《2022年爱耳日听力健康白皮书》,指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听力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年轻人,且听力健康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老年人听力异常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需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

研究证实,佩戴助听器是改善听障老人听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事实上,我国听障人群中助听器佩戴率极低。

今年9月腾讯天籁行动2022年度发布会上,国内首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敢问天籁|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然而,相比于视力障碍和口腔健康问题,个人、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关注与重视都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仅有5%-10%的中、重度听障老人使用助听器,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30%水平。

报告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知道有助听器的存在,并认为“耳背”不需要治疗;另一方面,助听器价格贵、效果达不到预期、使用麻烦和外观不佳都会使老年人不愿使用助听器。

如何预防、检测、辅助治疗、康复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宣教,成为解决老年人听障问题的关键;同时,提供符合银发人群价值预期的助听产品和服务,也是国内助听器行业破局的重要切口。

3. 疼痛

今年10月,《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发布。该调研报告共有2697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内容包含对常见疼痛的认知、管理行为和预防行为等。

报告指出,56.6%中老年人普遍患有至少2种常见疼痛,67.5%的中老年需要辗转至少2个科室就医。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常见疼痛排名前四的有:

骨骼肌肉疼痛(占比80.4%),包括颈椎、腰背、椎间盘等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占比53.1%)

头部/颌面部疼痛(占比48.4%)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占比40%)

即便饱受疼痛困扰,但由于疼痛预防意识和认知不足,拖延就医是目前具有疼痛困扰的中老年人群常态,使大部分中老年人“痛上加痛”。

数据显示,近半数(48.4%)的中老年人选择忍痛,53.1%的中老年拖延就医时间超3天,导致大多数(95.4%)中老年人就诊后无法完全治愈疼痛问题,45.5%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仍受疼痛影响。

对此,有专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器官功能逐步衰减,免疫力降低,加上多数老年人有慢性病等基础疾病,会增加罹患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患感染性疾病后也会加重基础性疾病,使疾病治疗更加复杂,疾病引发的疼痛更难治愈。因此,提前管理和预防疼痛非常重要。

应当引导中老年人群正确认知疼痛,重视疼痛,在出现疼痛时及时治疗,从而减轻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4. 慢病

今年8月,四川省发布《2021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显示,人均期望寿命77.95岁,已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21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四川慢性病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均低于东、中、西部。在四川,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为单病种死因顺位的前三位,对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影响较大。

慢病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其繁重的医疗需求也给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不小的挑战,从四川省披露的数据中可见一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曾在今年表示,目前中国已有2.6亿慢病患者,慢病导致的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等慢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健康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另一层面看,市场对慢病管理的庞大需求量,将催生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有待挖掘。

当前,我国慢病管理支出总额已从2017年的2.8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6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32%。预计到2030年,国内慢病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将达到12.5万亿元(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75.0%)。

5. 精神疾病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抑郁研究所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发布《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65%的老年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对慢病治疗的焦虑,33%是无用感和孤独感,21%是生活困难,15%是对死亡的恐惧。

关于缓解抑郁的方式,78%的老年患者认为子女关怀最有效,67%认为要多参加活动,40%认为要进行心理咨询,33%认为要通过药物治疗。

《蓝皮书》指出,67%的老年人处于独居状态,而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医院排队时间长、身体行动不便、购药环节负责、对疾病认知不充分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对此,数字化医疗作为医疗领域的新模式,提高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对在线诊疗的接受度。

在破除医疗服务时空壁垒、提升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凸显个性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中老年加速触网背景下,将极大程度提升心理干预治疗的可及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促进健康老龄化。上述列举的几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我国银发人群的生活质量,其背后蕴藏的大片健康管理空白区,亟待各市场主体给出适宜的解决方案。

PART 03

中老年健康产业趋势: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升温,加速线上线下业态融合

自2014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元年”至今,已过去8年。数字医疗虽早已不是新词,但在近年来却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热词”。

当前,大众对互联网医疗的定义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连接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巨头、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覆盖健康管理、诊断、治疗、用药和康复的全价值链条,进而实现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等场景落地。

互联网医疗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医生、患者、医疗机构等信息共享,从而节省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不少企业看好这一发展前景,涌入其中,在推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行业乱象。

2022年,互联网诊疗、药品网络销售相关管理办法出台,一方面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也对后续严肃医疗的发展和产业创新带来政策利好。

接下来,数字化转型进入拐点,互联网+医疗健康将持续焕发活力,也将进一步加速线上线下业态融合。

1. 互联网+慢病管理:

上文提到,我国的慢病管理市场,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高增长潜力,是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

近几年,疫情加大外出寻医问药难度,使中老年慢病管理向线上迁移,2021年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规模约为2562亿元,同比增长45.5%,预期2022年中国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3613亿元。

今年以来,政策利好消息不断,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到,推动“互联网+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管理”,实现慢性病在线复诊、处方流转、医保结算和药品配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医疗服务、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等。

从市场端来看,今年慢病管理依旧是企业和资方重点布局的领域。据AgeClub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与慢病管理相关融资企业共8家,其主要业务集中一站式病程管理及相关创新药研发两个方向。

其中,在一站式病程管理方向还跑出了智云健康这一“慢病管理第一股”。据了解,智云健康通过自主研发的医院SaaS系统、药店SaaS系统以及互联网医院平台,形成的业务闭环,进而实现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除创新创业公司抢滩“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外,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布局。

如京东健康将“打造智能银发解决方案”作为2022年工作重心,针对老年人高发疾病,上线专科中心,提供在线问诊、智能监测等综合医疗服务;阿里健康今年正式对外发布数字化患者管理模式的实践进展,通过靶向式教育、精准随访、同伴互助和福利计划四个板块,对慢病患者进行长程管理。

整体来看,当前,数字+慢病管理已进入深度耦合的阶段,实现为慢病患者带来从院内到院外的多元化医疗服务覆盖。未来,发展方向依旧是精准链接和匹配医、患、药,以更进一步的智能化打通线上线下流程断点。

2. 互联网+医疗器械: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居民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互联网+医疗器械”市场崛起。

去年以来,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愈加重视,相继出台多项支持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也成为智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互联网+医疗器械”市场中,属助听器这一细分赛道成绩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6家企业获得资本押注。

上文中提到,当前,听力障碍是困扰我国银发人群的一大健康问题,然而受限于市场教育不足、传统国产助听器产品技术陈旧等问题,使助听器佩戴率不足5%,且国内助听器市场长期被外资占据。

AgeClub观察发现,今年不少本土企业关注到助听器市场的发展潜力及国产替代的可能性,大举进军中高端助听器市场。从获得融资的这几家企业的业务亮点来看,大都不约而同的发力“远程验配”环节,

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助听器的验配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在患者试戴的状态下,验配师可以远程取得患者的各项听力数据,再将这些数据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验配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得出一套适合患者的个性化的方案,并在验配师的操控下,自动安装于助听器中,使用户在家就能享受专业听力服务。

一方面以简洁便利的操作流程降低中老年人群的尝试门槛;同时,解决企业现场验配助听器费时、费力、费成本等痛点,实现降本增效,以更为亲民的定价进入市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以O2O模式入局助听器市场; AI巨头科大讯飞也于今年7月发布首款AI健康系列产品——讯飞智能助听器,主打数字多通道、App自主验配、自适应场景识别等差异化优势。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在“互联网+助听器”上的探索已逐渐走向深水区,多在听力检测与助听系统领域进行智能化开发,以便捷的服务流程辅以高性价比,将共同推动助听器这一“小众”市场,走入大众生活。

3. 互联网+医药:

在我国,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不可避免地存在多药合用情况。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平均用药9.1种,多者达36种,50%的老年人同时服用3种药物,25%服用4-6种药物。

银发人群用药的刚性需求与其中的复杂性,对我国药品销售便利性、安全性提出考验。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背景下,各地封控使线下购药渠道受到冲击,中老年人的购药习惯开始向线上迁移。

据阿里健康研究院联合中康科技发布《2022线上用药趋势白皮书》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1亿,Z世代(95后)和新老人(50岁以上)以近7成增长率领跑其他人群,成为线上购药“新生力量”。

其中,新老人开始拥抱数字健康生活,83%的新老人“有多元的药品需求,希望一站式满足”。同时,从复购情况看,2021年,医药电商慢病用药复购用户数增长187%,下沉市场慢病用药支付金额同比增长149%。

“在线下单,快递到家”的“互联网+医药”新兴模式极大程度保障中老年用药的及时性,进而提升其用药依从性;同时,线上购药市场野蛮生长下滋生的众多如“先药后方”等行业乱象也不容忽视。

今年12月1日,我国针对网络售药的监管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靴子落地,“以网管网”的治理理念,以技术赋能监管,使网络售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助力网络药品销售市场今后走得长远。

此外,虽然银发人群线上用药需求大幅增长,但从国内药品销售终端整体情况来看,2021年国内药品终端销售额为17747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368亿元,渗透率仅为2.1%。

可见,如毛细血管一样散落城市各处的零售药房依然是银发人群购药的主流选择。《中国零售药店购药者行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整体零售药店购药会员中,46岁以上人群占比为49.21%,销售额占比为50.73%。他们是药店的高频高客单人群。

实体药店一般接近社区,辐射范围通常不超过三公里,可以满足用户就近购买的需求;线上药店则具备药品种类多、价格低、辐射范围广等优势,对传统实体药店而言,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业态补充。

未来,通过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医药健康体系,将有助于打通银发人群购药最后一公里,提升药物可及性。

分享至:

联系我们

电话:+86-157 1292 7159

邮箱:1810543204@qq.com